语文教案

时间:2024-03-27 22:35:16
实用的语文教案范文集锦8篇

实用的语文教案范文集锦8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了解曹操其人其诗

2、理解曹操在诗中流露出的作为政治家、文学家的深沉情感

教学重点:曹操深沉复杂之情感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历史人物

教学设想:

1、通过简介诗人(注意历史上之曹操与文学作品中之曹操之差异),进而解读本诗;

2、以“忧”字为切入点,结合当时史实、本诗创作背景及诗歌本身加深学生对曹操的思想情感的理解;

3、反复诵读,以诵读增进学生对诗歌之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备受争议的人物,比如说古代的秦始皇、成吉思汗,近代有李鸿章、康有为等,而最受争议的莫过于曹操了。

二、解题:

1、关于曹操:

①由学生先说他们心目中之曹操

②教师补充介绍(结合课件,注意历史上之曹操与文学作品中之曹操之区别,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人物。)

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短歌行》走近曹操,体会他深沉的感情。

2、短歌行:什么叫短歌?《乐府题解》根据《古诗》“长歌已激烈”,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长短而言。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投影展示)

三、全诗整体赏析:

1、学生反复诵读,读懂字词,了解大意,不懂的提出来,师生一起解决。

2、学生谈对本诗的初步体会,互相交流,然后发言。

重点理解

教师(提问):全诗反复出现一个“忧”字,诗人“忧”什么? (投影展示)

教师结合创作背景及史实进行简析(不再单独介绍创作背景,把它融入到诗歌的理解中去):

关于「短歌行」的创作时间及创作背景,历来有不同的解释。通常的看法,认为这首诗歌当作于赤壁之战以后,由于曹操在军事上的失利,统一事业受到严重的障碍,因此,他感到年华易老,壮志难酬,所以发出了「人生几何」和「去日苦多」的感慨。

明确:人生短暂、人才难求

2、结合课件具体赏析:

第一节:作者把人生短暂以“朝露”来比,“朝露”这个意象,在古诗文中有特定的含义,即:生命短促易逝,如“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曦。”(曹植《赠白马王彪》)

讨论:忧人生短暂,因而作者借酒浇愁。这样一来,全诗的基调是不是消极的、低沉的?

明确:不然。作者的这种忧思,源于内心的焦急。正因人生短暂,才更渴望招纳贤才、为已所用,建功立业。

第二节:这一节八句中只有两句是作者自己写的。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这一句出自《诗经?郑风?子衿》,原是一首女子思念男子的情诗,曹操将之嫁接到这里,浑然天成地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求。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四句选自《诗经?小雅?鹿鸣》。表现的'是天子宴请群臣的盛况和宾主之间融洽的温情。选句意为“野鹿呦呦不停叫,在那野外食青苹。我有高贵佳宾客,吹笙鼓瑟悦宾朋。”这四句诗信手拈来,却与全诗融为一体,说明贤才若来投奔于已,必将极尽礼节招待他。

第三节:“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字面意为“天上那明亮皎洁的月亮,什么时候才可以摘取呢?”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哈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而在这还没有实现的情况下,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这四句诗仍是写“忧”,从情感上照应第一节。

第四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也可理解为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周公吐哺”是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的一个典故。周公是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在历史上素有礼贤下士之令名,曾“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曹操在这里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3、通过诵读进一步体会诗歌中深沉的情感。

四、总结:全诗以“忧”字贯穿始终,人生苦短之感慨、人生忧多乐少之喟叹:曹操之忧,亦是永恒、普遍之忧;渴求贤才、功业未建之忧:曹操作为政治家个人之忧。

此诗气格高远,感情丰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诗中,诗人以感人的真诚和慷慨悲凉的情感咏叹了生命的忧患,以貌似颓放的意态来表达及时进取的精神,以放纵歌酒的行为来表现对人生哲理的严肃思考,以觥筹交错之景来抒发心忧天下和渴慕人才之情。

五、延伸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人物。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掌握“痴想、隐秘、铁青……”等词语;

2、逐步掌握阅读诗歌的技巧,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3、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海”与“山”的含义;

4、通过讨论,明白关键句及优美句的含义与运用;

情感与价值目标:

5、培养学生战胜困难,勇于追寻理想的精神。

教学重点:

阅读,从读中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

讨论,讨论的方法与过程都是作为第一节课的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

阅读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梦想是什么?梦想就是隔着山的景象。那么,在山的那边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近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这首诗,去感悟梦想与追梦。

二、新授

(一)夯实基础

1、字词过关

默读课文,给“读一读,写一写”注音,并选一个词造句。

痴(chī)想 隐(yǐn)秘 铁(tiě)青 凝(níng)成

诱惑(huò) 喧(xuān)腾 一瞬(shun)间

(抽生念读,集体订正并齐读,抽生2—3人念读造的句。)

2、知人论世

每读一篇文章,每学一篇课文,我们都应该了解这篇文章的作者以及写作背景,这既是学习的需要,也是对作者的尊重。那我们来了解一下 王家新,1957年生于湖北均县。1978年入武汉大学中文系读书。1982年毕业,分配到湖北郧阳师专任教。1985年借调到北京《诗刊》社从事编辑工作,1990年离开。1992年去英国。199 ……此处隐藏7111个字……

2、小组汇报学习成果。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读书,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句,进而读懂课文。

六、学习课文4-6自然段

〖教师活动

1、提出学习要求。

2、组间巡视,随时指导。

3、组织交流、汇报。

4、讲解海拔、世界屋脊。

5、指导朗读 。

〖学生活动

1、各小组自由读课文,交流自己的学习所得。

2、各小组选出代表,汇报交流学习成果。

(重点理解提速、夕发朝至)

〖设计意图

体现自悟自读,展示交流。

七、整体朗读感悟课文

〖教师活动

组织朗读。

〖学生活动

1、你喜欢哪个自然段就站起来读哪个自然段?

2、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

1、体现自主学习。

2 给学生创设展示读和个性化朗读的机会。

八、总结

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感想? 学生自由发言,拓展思维。

九、实践活动

设计新型的高速火车。

语文教案 篇8

一、课文悟读

《未选择的路》是美国著名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著名诗篇。罗伯特·弗罗斯特堪称美国20世纪90年代最受欢迎的诗人之一,是美国非官方的桂冠诗人,他一生致力于诗歌的创作,主要写作并出版了10部诗集,这一首是其第三部诗集《山的间隔》中的名篇。

全诗共4节,可分两层:1—3节为第一层,在树林里,“我”面临着两条路,而经过思考决定选择了一条人迹罕至的路。在这一层中,诗人描述了选择人迹罕至的路并不是草率决定的,而是经历了复杂的心理历程。描述了“我”站在岔路口,为不能同时涉足两条路而遗憾,“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写出“我”的犹豫和久久思索:一条路平坦通畅,极目可望见它的尽头;而另一条路幽寂荒凉,充满着引人探索的诱惑,但“无限美景在险峰”,

“我”终于选择了那条人迹更少的路,就让另一条路留待后日去走,这显然是作者做出抉择后的一种自我安慰,因为“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虽然如此,但依然义无返顾。

第4节为第二层,是作者多年以后的感慨,

“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这告诉我们,人的一生面临着无数的选择,而每一次选择都会对人生产生重要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怎样度过,就看他在人生的岔路口做出了怎样的选择,选择不同,命运就会不同。

弗罗斯特在诗歌风格上的一个最大特点是朴素无华,含义隽永,把深刻的思考和哲理寓于平淡无奇的内容和简洁朴实的诗句之中。本诗堪称是这方面的典范。这首诗的语言质朴自然,但在构思上却非常巧妙。我们不难看出,诗歌中所描写的岔路就是人生岔路的象征。它说明,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时常必须要在两条道路、两种思想或两种行动中做出选择,不同的选择将决定不同的人生方向。面对选择时,我们往往会变得犹豫不决,反复权衡,拿不定主意。最后,我们终究会选择其中的一条路。这首,诗描绘的是一个面临选择的人和他进行选择时的心态,至于选择的具体内容并没有写出,诗人的着眼点是选择本身。每一个读者都能够在这首诗中发现自己的生活体验,体味其中的哲理。因为这首诗具有丰富的内涵,给读者留下了想像的空间,从而受到触动,引发深深的思索。这种每个人都有过的复杂的心理体验,被弗罗斯特敏感地捕捉到了,并谱写成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我想这首诗之所以广受欢迎,也正是因为它表现了人类共同的`感受。

二、亮点探究

1.思考诗歌中“路”的含义。

探究学习:

诗歌表面上是写自然之路,实际是借自然之路来表达对人生之路的思考,这是文学艺术中常用的象征手法。

2.诗中第二节,诗人说另外一条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为什么又说它“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探究学习:

正因为人迹稀少,才会荒草萋萋,十分幽寂,但也正因为无人涉足,才给人新鲜感,才有可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美丽。这条路上人迹罕至,代表着这条路也许更艰辛、更需要开拓,正因为如此,才更具有诱人探索的魅力。

3.这首诗蕴涵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探究学习:

人生就是一次又一次的选择,在人生的岔路口,你做出什么选择将决定你的一生如何度过。人只能选择一种人生道路,所以要慎重。但也要有魄力,勇于创新和进取。

4.诗人为何把诗题取名为“未选择的路”?

探究学习:

这首诗写人生道路的选择,全诗共有4节,第一节写两条路,第二节写选择的路,第三、四节写未选择的路。由此可见,诗人写作的重点是未选择的路,这从诗题中也体现了出来,这主要是为了深化主题。诗人感叹人生有许多道路可供选择,但一个人往往只能走一条路,而还有其他许多条路,因为人生短暂而只能放弃。人生道路的选择带有偶然性、随意性,诗人不写已选择的道路,而重在对未选择的道路发出感叹,更能拨动读者的心弦,让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

三、选题设计

古今中外有许多对“路”的感叹,如战国时代屈原感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俄国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这样说道:“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以上材料可以与《未选择的路》进行比较阅读,探讨人的一生如何度过,应怎样去面对人生的选择。

研究方法:

首先,在面对人生选择时一定要经过慎重的思考;其次,要使自己的人生选择有意义、有价值。

参读书目:

《离骚》;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四、备教卡片

●卡片①

弗罗斯特是一个旨在通过自己的诗歌说明某一哲理的诗人,他利用意象或比喻讲述他的心得体会,阐明他对人生、社会和宇宙的态度,正是由于他重视自己诗歌的思想性,所以他的诗歌不但富有智慧和哲理,而且常读常新他的诗歌永远是耐人寻味的,使人不断有所发现、有所收获、有所进步。

(摘自吴富恒、王誉公主编《美国作家论》)

●卡片②

弗罗斯特以写抒情短诗著称,它的抒情短诗的质量很高,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劳伦斯指出他的主要艺术成就就在于他能把思想情感和富有象征的意象糅合起来,用抒情诗的形式表达。

……

对弗罗斯特来说,生活是神秘的,诗歌也许能发现其中部分的奥妙,但永远不可能弄清全部真相,因此他的诗在某种意义上是他个人生活经验所提供的启示和注释。但是尽管他的诗带有浓重的个人化色彩,并且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却不是一个自传体诗人,他是为了增加诗的真实感和感染力而使用单数第一人称,并把似乎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东西写入诗中。

《实用的语文教案范文集锦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