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术教案锦集八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美术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美术教案 篇1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第一课时)
课时教学目标:利用纸质材料制作比例关系基本准确的简单居室模型。
通过观察探究,对透视的基本规律有进一步认识。
媒体准备:挂图、居室模型、家具模型的半成品以及多媒体演示课件。
一、导入
谈谈自己的居室;说说自己最喜欢的风格。
二、制作居室模型
列举学生准备的材料,讲解材料的特性以及加工方法;
讲解门窗切割加工以及装饰方法;
讲解家具制作的展开平面以及折叠、粘合方法(以书桌和床为例);
讲解加工过程中的安全事项。
小组分工安排工作任务,讨论制作规划:
1.小组内协调统一风格、样式,设计思路达成一致;
2.在俯视图和侧视图上按比例确定家具尺寸;
3.确定分配制作材料。制作过程中巡视辅导。
→挂图:立方体的展开平面;
实物展示制作过程:居室模型、家具模型的半成品。
三、通过观察模型,认识透视现象
通过一个视点观察模型内部体积,找出近大远小规律;
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研究透视的方法;
利用网格工具观察模型内部形体的垂直面和水平面在前后位置上的变化规律,讨论并得出结论。
→丢勒版画插图《透视研究》。
→居室透视图。
四、归纳与总结,讲解平行透视的原理
1.与网格(画面)平行的线继续平行;
2.与网格(画面)垂直的平行线都消失于视平线上的消失点。
五、课后作业
进一步完善居室模型;继续观察室内以及自然界的透视现象。
(第二课时)
课时教学目标:
在对居室色彩搭配、家具设计等相关问题思考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尝试运用透视知识画出自己居室的'设计稿。
六、依据模型,运用所掌握的透视知识画一张居室草图
复习上节课的透视知识,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讲解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透视规律要点:
1.掌握术语:视平线、消失点、消失线;
2.画面、物体、消失点之间的关系。
从一个固定的位置(视点)通过透明薄膜用一只眼睛观察模型或模型中的某一家具,用笔描绘到透明薄膜平面上,再根据获得的透视知识,把透视图在纸上画出来。
→居室透视图?押展示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透视规律。
→丢勒版画插图《透视研究》。
七、关于色彩与设计的探讨
比较同一设计但不同色彩运用所产生的效果;讨论、分析居室设计中色彩的搭配,以及色彩对心理情绪的影响。
欣赏《在阿尔的居室》;谈自己的居室色彩设计构想。
→展示不同色彩风格的居室图片。
八、绘制居室设计效果图
设计作业的基本要求:
1.运用本课所学的透视知识;
2.较准确地反映设计意图;
3.画面效果清晰整洁。
九、教学评价内容
理解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动手能力。
美术教案 篇2课题 我的美术“百宝箱”
课题 做个存钱罐
课型 设计应用
教法 观察法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的
1、能够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设计制作一个富有特色的存钱罐。
2、在构思和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美德。
教学过程
一、激趣
让学生将自己的存钱罐拿到课堂上,引发存钱罐的话题:
1、存钱罐的造型、色彩、材料上有何特点?
2、存钱罐的取放是怎样设计的?
3、你带来的存钱罐适合什么样的人使用?
使学生认识到设计师将造型与实际应用巧妙地结合,使他们感受到,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方便我们的使用。
二、探讨
指导学生分析教材上的师示范作品:
1、这些作品用了怎样的材料?
2、生活中还有哪些材料适合用来制作存钱罐?
3、它适合给谁使用?
分析讨论的话题逐渐转到:
如何将自己的设想转化成实际的物品呈现出来?
三、操作
进行必要的技法指导,如:怎样在纸盒上开洞,塑料瓶要如何切割等问题。
四、实践
在学生制作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分层次指导。
五、延伸
在制作完成后,提出问题:
对于学生不正确的回答予以积极正确的指导。
课后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利用有关存钱罐的发展历史、民俗和文学作品来增强本课人文情感的含量,可以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
课题 猫儿去哪了
课型 造型表现
教法 讨论法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主题创作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及绘画创作能力。
2、激发学生爱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了解外貌
出示一件教师的衣服,问:上面的图案是什么?
从学生的答案中提炼猫的外貌特征、动作、姿态,适当介绍猫的有关知识和生活习性的了解。
二、展开话题
从猫本身的特点拓展到了解猫在生活中有趣的表现,问:
小猫会到哪儿去呢?它会遇到谁?可能发生什么事?
引导学生大胆的想,大胆的说,为下面的创作做好铺垫。
三、创作提示
提示基本的绘画技能,你想画什么?什么是你绘画表现的重点?你画的小猫是什么样的?在做什么动作?
四、自主创作
学生创作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用一种方法来创作,既可以是单幅作品,也可以是连环画等等。
五、展示交流
创作完成后,进行交流展示,大家相互欣赏作品,相互评价。
课后总结
“猫儿去哪了”是一个十分有趣的话题,用绘画创作的形式表现趣味性就更强了。
课题 在医院
课型 造型表现
教法 讨论法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生活,认识、记忆周边的事物。
……此处隐藏6708个字……媚世之态。自古以来,梅、兰、竹、菊象征着中国人的气节。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学生共同准备收集有关梅花,兰花,竹,菊花的诗词等,了解他们的内涵。 课堂教学:
一、导入新课
梅兰竹菊指:梅花,兰花,竹,菊花。被人称为“花中四君子”、“四君子”。 梅、兰、竹、菊的品质分别是:傲、幽、坚、淡。
二、整体感知
“花中四君子” 梅兰竹菊,其四者的共同特点是自强不息,清华其外,澹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态。
三、分别对梅兰竹菊进行认识学习
(一)学生才识展示。
学生将搜集、整理的相关资料展示:
1、梅
咏物诗中,很少有以百首的篇幅来咏一种事物的,而对梅花完成"百咏"的诗人最多。梅花最令诗人倾倒的气质,是一种寂寞中的自足,一种"凌寒独自开"的孤傲。它不屑与凡桃俗李在春光中争艳,而是在天寒地冻、万木不禁寒风时,独自傲然挺立,在大雪中开出繁花满树,幽幽冷香,随风袭人。
2、兰
空谷生幽兰,兰最令人倾倒之处是"幽",因其生长在深山野谷,才能洗净那种绮丽香泽的姿态,以清婉素淡的香气长葆本性之美。这种不以无人而不芳的'"幽",不只是属于林泉隐士的气质,更是一种文化通性,一种"人不知而不愠"的君子风格,一种不求仕途通达、不沽名钓誉、只追求胸中志向的坦荡胸襟,象征着疏远污浊政治、保全自己美好人格的品质。兰花从不取媚于人,也不愿移植于繁华都市,一旦离开清幽净土,则不免为尘垢玷污。因此,兰花只适宜于开在人迹罕至的幽深所在,只适宜于开在诗人们的理想境界中。
3、竹
竹在清风中簌簌的声音,在夜月下疏朗的影子,都让诗人深深感动,而竹于风霜凌厉中苍翠俨然的品格,更让诗人引为同道,因而中国文人的居室住宅中大多植有竹子。王子酞说:"何可一日无此君!"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朴实直白的语言,显示出那悠久的文化精神已深入士人骨髓。
4、菊
如果说,冬梅斗霜冒雪,是一种烈士不屈不挠的人格,春兰空谷自适,是一种高士遗世独立的情怀,那么,秋菊财兼有烈士与高士的两种品格。晚秋时节,斜阳下,矮篱畔,一丛黄菊傲然开放,不畏严霜,不辞寂寞,无论出处进退,都显示出可贵的品质。
(二)探索新知
1.初步探索
请同学们自主学习本课相关知识。
2。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对梅兰竹菊四君子的学习,了解他们分别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高洁、清逸、气节和淡泊的四种品格。
3。组长小结
让学生提高人文素养,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三)课堂拓展
指导学生思考:
怎样做到做人与处世当学梅兰竹菊四君子人格品性?
四、课堂小结
教育学生热爱环境,保护环境,从我做起,并使学生受到道德的熏陶,学习四君子高风亮节的高贵品质,在思想上得到升华。
【教学反思】
本节课始终渗透着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并在如何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探讨新教法上做了大胆尝试。在课堂教学上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生活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合作,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梅兰竹菊“四君子”》教案
单位名称: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第十二中学 教师姓名:朱瑞平
联系方式:13012929481
美术教案 篇8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意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了解艺术作品,主要是绘画作品的不同造型艺术表现手段
能力目标: 欣赏、感受、认识和评述不同绘画作品的造型要素与艺术表现方法
情意目标: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了解艺术作品,主要是绘画作品的不同造型艺术表现
手段
难点:学生是否敢于评价美术作品中不同造型表现特点
三、教学模式(或方法)
启发-----欣赏------讨论------评述
四、教学过程
应有教学过程的一般环节,如预习检测、复习训练、目标揭示、内容新授、教学小结、作业布置等,并且必须有内容设计、训练设计、方法设计、板书设计。
教师个人修改意见
一、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欣赏挂图或其他影像资料。
学生准备学具:教材、自己收集的中外美术作品图片。
二、课堂学习
1、引导阶段
①教师讲解:不论是普通儿童的绘画创作,还是著名画家的绘画创作,都要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造型艺术表现手段 ,例如线条、形状和色彩等,来进行表现,这些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及其运用方式便成为作者进行艺术表现或与他人进行信息交流的艺术语言。人类早期的绘画,特别是东方的传统绘画,大多以线来进行造型表现,线条既可以具体地描绘审美对象的生动形地表现主观的审美感受和思想感情。因此,有人把这种艺术表现方法与形式称为“线描方法”。
②展示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以绘画作品为主)应尽可能择题材类似、表现方法不同的作品,和题材不同,表现方法类似的中外美术作品。以引起对比。师生共同欣赏作品,学生谈自己对作品的看法:《春如线》 吴冠中、《荷 花》 任伯年
③介绍绘画作品的基本造型手段,线条、形状、色彩。比较古今中外绘画作品基本造型手段的异同,以引起学生在认识基本造型手段的'基础上进行有目的的欣赏评述活动。
④介绍所欣赏作品的创作背景和相关资料,并提问: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观察并说明它们包含着哪些造型要素?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表现感受或意图的?(学生讨论回答)
2、发展阶段
①结合欣赏、介绍线条在绘画作品中的地位和造型的独特作用。引导学生观察并认识绘画作品中线条的不同变化型式和造型特色。
②结合欣赏、介绍色彩在绘画作品中的地位和对绘画表现形式的影响。引导学生观察并认识绘画作。欣赏画家名作:《蒙娜丽莎》 达.芬奇、《自画像》 伦勃朗、《宫娥》 委拉斯凯兹
③结合欣赏、介绍光影在绘画作品中的地位和对造型的影响并引导学生观察、认识和比较
欣赏画家名作:《持阳伞的女人》 莫奈、《曼陀铃和吉他》 毕加索、《静物》 塞尚
④欣赏完作品教师提问:在以前的美术学习中,自己学习过哪种美术语言和表现方法。有什么体会?
3、收拾与整理
三、课后拓展
①如有可能,可以让学生以自己的认识和理解重画一幅著名的绘画作品。如以突出色彩表现的方式创作《蒙娜丽莎》或以线条的方式描绘《持阳伞的女人》等
②如可能,可以运用电脑图象处理的方式,改变世界名画的造型特征,如增加立体派作品中各部分的体积感或用现成的照片资料重新组合一些著名的中国画作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