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小学数学教案模板汇总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案 篇1教学内容:
北京市六年制教材第五册第四单元第100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认识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结构,通过比较,弄清两个已知条件的一步应用题与两步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加深对两步应用题的理解,并学会这类应用题的分析及解答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应用题的能力。
3.教育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应用题的分析方法。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应用题。(板书:应用题)
(1)先看一道题(投影):
红光小学买红粉笔16盒,白色粉笔比红粉笔多32盒。____?
默读一遍(师指上题),谁会把这道题补充完整?老师在上题横线上板书:买白色粉笔多少盒?
怎么解答?(找1人写在玻璃片上)
(2)下面我提几个问题,请你们回答:
哪两个条件?
如果两个条件都直接告诉我们了,要求这个问题用几步解答?
(3)我们看看××做的,请你读一下。
为什么用加法?
刚才我们复习了旧知识,大家掌握得还不错,如果我把这道题里的问题改成:一共买粉笔多少盒?”(老师写在黑板上)谁来读一遍?要求“一共买粉笔多少盒”还能用一步解答吗?我们今天继续学习两步应用题(板书:两步)。
2.新课
(1)例4:红光小学买红粉笔16盒,买白色粉笔比红粉笔多32盒,一共买粉笔多少盒?
这道题的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要求“一共买粉笔多少盒”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我先画一条线段表示红粉笔16盒(见上图)。
再用一条线段表示白色粉笔的盒数,这条线段画多长?为什么?
谁来指指哪段表示白色粉笔比红粉笔多的32盒?(师指白色粉笔和红粉笔同样多的一段)这段是多少盒?为什么?问题是什么?
你们会分析这道题吗?同桌同学互相说说。
谁说说你是怎么分析的? ××刚才是从哪儿入手分析的?
师:(指图)要求一共买粉笔多少盒,必须知道买红粉笔多少盒和买白色粉笔多少盒,买红粉笔的盒数是已知的,因此要先求白色粉笔的盒数,再求一共买粉笔多少盒。
谁会解答?
①买白色粉笔多少盒?
16+32=48(盒)
②一共买粉笔多少盒?
16+48=64(盒)
写不写“答”,为什么?
答:一共买粉笔64盒。
小结:这两道题都有两个条件,而且相同,为什么这道题用一步解答,(指准备题)这道题却用两步解答呢?(指例4)
所以光看条件就盲目列式是不行的,必须要认真审题,弄清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再解答。
(2)下面,我把例4中的'第二个条件变一下“买白色粉笔比红粉笔少3盒”(贴上)谁来读题?谁说说条件和问题?
我们来画线段图。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和刚才的图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谁来分析这道题?会解答吗?
①16-3=13(盒) 第一步求出的13盒是什么?
②16+13=29(盒) 第二步求出的29盒是什么?
答:一共买粉笔29盒。
(3)这道题你会做了,我再变一下,你们愿意做吗?
红光小学买红粉笔16盒,买白色粉笔的盒数是红粉笔的3倍,一共买粉笔多少盒?
默读一遍,小声说说条件和问题。
能自己分析吗?试试看。
请你打开练习本,在本上解答,不写小标题(找1人写在黑板上)。
订正:谁做的读一读,求出的第一步是什么?第二步是什么?
(4)对比:
我们看看刚才做的这三道题,有什么相同之处?
①两个已知条件,一个问题;②问题相同,第一个条件相同;③都用两步计算;④第二步方法相同。为什么?
有什么不同之处?①第二个已知条件相同;②第一步解答方法不同。为什么?算式跟原来比有什么不同?其中一个条件用了两次。
(5)小结
在解答应用题时,已知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就一定用一步解答吗?
今天我们学的这种题就用两步解答,所以要认真审题,分析数量关系,再解答。
3.练习
(1)一把椅子25元,一张桌子的价钱是椅子的4倍,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贵多少元?
谁来读题,自己小声分析一遍。在练习本上解答。
订正: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第二步为什么用减法?
(2)再看一道题:
学校有长跳绳18根,短跳绳的根数是长跳绳的2倍。____?齐读,要求提出不同的问题再解答。
①短跳绳有多少根?要求“短跳绳有多少根”用几步解答?
②一共有跳绳多少根?要求“一共有跳绳多少根”,用几步解答?
③短跳绳比长跳绳多多少根?要求“短跳绳比长跳绳多多少根”,用几步解答?
④长跳绳比短跳绳少几根?要求“长跳绳比短跳绳少多少根”用几步解答?
条件相同,问题不同,解答的步数一样吗?
4.总结
今天我们学的什么?
刚才你们在分析这种应用题时,有的愿意从条件入手分析,有的愿意从问题入手分析,哪种都可以,只要你能分析清楚,正确解答就行了,今天的这种应用题和原来学过的结构不同,有一个条件在解答时用了两次,所以,一定要认真审题,仔细分析,正确判断用几步解答。
5.作业
(1)打开课本第100页,这就是今天咱们学的新知识,回家看看书。
(2)课本第101页第1~4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2设计说明
基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这一新课标理念,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特点:
1.在具体情境中观察、发现。
教学伊始,创设情境,让学生“触景生思”,迅速感受到情境中存在的数学问题。再结合教材提供的素材,用课件生动再现几个蕴涵数学知识的生活现象,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快速得到激活,在思考、讨论中较快地发现“点、线、面、体” ……此处隐藏762个字……用分数表示?谁能用简单的一句话来概括一下呢?
把1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份的1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表示.
三、巩固练习
1.读出下面各分数.
2.写出下面各分数.
七分之二 十分之五 十二分之七
3.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的涂色部分.
4.判断:
(l)4个 是 .( )
(2)分母是比分子是7,这个分数是 .( ).
(3)把一个长方形分成7份,表示其中3份的数是 .( )
(4) 中包含着11个 .( )
(5)一块蛋糕平均切成8块,小红吃了3块,小红吃了这块蛋糕的 ( )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几分之几和几分之一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五、课后作业
1.在每个图里的适当部分涂上颜色表示它下面的分数.
2.用分数表示下面每个图里的涂色部分.
3.看图中的涂色部分,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小学数学教案 篇4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已经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认识。经过这节课的教学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其他特点以及研究其他平面图形的特点打基础。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反思”的基本模式展现教学内容,让学生经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过程。因此,教材一开始就从生活中的实例引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然后,教材创设两个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数一数”、“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认识长方形、正方形边、角的特征。接着,安排课堂活动巩固学生对特征的认识,进一步建构对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空间观念。最后,教材安排了一些具有可操作性、开放性、挑战性的习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学生对主体学习过程的`体验,重视学生独立思考、协作学习的学习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个性化、观察力、探索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动手探索的能力,可以借助三角尺上的直角来判断直角、锐角、钝角,也可以借助尺子来度量图形各条边的长度,这些能力都为学生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另外,二年级学生直观形象思维占优势,喜好动手操作,对于色彩鲜艳、动感强烈的事物易感兴趣。本节课设计了拼一拼、量一量、折一折、算一算、说一说等活动,其中既有学生独立学习的过程、又有协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手脑并用,既体会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又体验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所以本节课我设计学法为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生活经验,鼓励学生多观察、多讨论、多探究、多协作、多操作,采用了观察法、讨论法、探索协作学习法和操作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操作、比较、归纳,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在观察图形、总结归纳图形特征的过程中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推拉等活动,使学生获得研究图形的体验、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通过“推一推”“拉一拉”等活动,了解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通过“推一推”“拉一拉”等活动,了解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联系。
小学数学教案 篇5教学目标:
1、理解圆的周长的概念
2、通过实践操作体验圆周率得出的过程
3、会用圆周长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4、结合课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教重难点:
体验圆周率的得出过程
教学准备:
PPT课件,尺子、绳子,每个同学准备直径是3厘米、5厘米、8厘米的圆一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圣诞节到了,动画城里的小动物们要召开一次运动会。兔八哥和鸭小弟参加跑步比赛,场地如图,猜一猜谁跑得比较快
二、用心感悟,理解概念
a)要求兔八哥所跑的路线,实际上就是求这个正方形的什么?
要知道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只要量出它的什么就可以了?能说出你的依据吗?(突出: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
b)要求鸭小弟所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求圆的什么呢?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c)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圆的周长吗?(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d)指出你手上的圆的周长
三、动手操作,体验过程
1、动手操作,那我们能不能想个办法来求一求圆的周长呢?动手之前老师先来访问几个同学你们打算怎么去测量呢?(在尺子上滚动、用绳子绕)滚动的方法如果没有没有就课件演示一下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测量任意两个圆的周长并完成表格
圆的直径
圆的周长
周长是直径的几倍?
3、提出猜想
你觉得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呢?引导学生观察手上三个圆,说说你的想法。
跟直径、半径有关。那你觉得有什么关系呢?
直径越长,圆的周长就越长
4、刚才我们说正方形的的周长是边长的4倍,那么圆的周长是否也和圆的直径(半径)成一定的倍数关系呢?
5、汇报展示
观察数据,你有什么发现得出结论: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板书:3倍多一些。
6、认识圆周率
这个倍数呢是一个固定的数,叫做圆周率。用公式表示圆周率=圆周长圆直径。圆周率用字母表示,读做pai。在1500多年前数学家祖冲之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比欧洲早1000多年是当时世界上算最精确的圆周率的值了。经过精密计算,知道是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我们通常取3.14
7、引导出圆周长计算公式: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用字母表示C=d
四、运用所学,解决问题
1、计算下面圆的周长
两个圆先求出示一个知道直径的圆,利用公式完成练习
第二个只知道半径,抛出问题,这个只知道半径你会求吗?得出求圆周长的另一个公式:圆的周长=半径2圆周率字母公式为C=2r然后完成计算
2、判断题:
1)圆的直径越大,圆周率就越大()
2)圆周长是它直径的3。14倍()
3)半圆的周长就是它所在圆的周长的一半()
3、解决开始跑步的问题
4、计算我们人民币1元的外周长,不知道条件怎么办?先测量然后计算
5、拓展
五、温故知新,总结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