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4-03-02 09:23:09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集合八篇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集合八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各样的蛋,不同的蛋有大小之分。

2、按照蛋的大小进行排队。

3、知道蛋有蛋清、蛋黄、蛋壳、会爱护蛋宝宝。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1、图片:鸡、鸭、鹅、鹌鹑。

2、实物:鸡蛋、鸭蛋、鹅蛋、鹌鹑蛋。

3、四只透明玻璃碗。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情境导入

1、师:“鸡妈妈要来看望小朋友,猜一下,他给大家带了什么礼物?”发挥幼儿想象力,鼓励幼儿说出不一样的答案!

2、师:“伸出小手摸一摸,看看你猜对了吗?”教师让幼儿伸手到篮子里摸摸,然后再让幼儿说是什么。

(二)基本部分

师:“鸡妈妈不仅带了自己生的蛋,为了让小朋友们获得更加丰富的营养,看看她还带了什么?”

1、出示大大小小的蛋宝宝:鸭蛋、鹅蛋、鹌鹑蛋。师:“请大家猜一猜,这些都是什么蛋宝宝,瞧一瞧,你见过他们吗?”

2、引导幼儿用比较的方法观察蛋的'大小。

幼儿比比、看看、掂掂、引导幼儿从蛋的大小、颜色、份量来比较蛋、

教师小结:“有的蛋宝宝大(鹅蛋最大)有的蛋宝宝小(鹌鹑蛋最小),有的颜色偏红(如鸡蛋),有的蛋是浅绿色(如鸭蛋)。”

3、幼儿将蛋宝宝排队。提醒幼儿在拿蛋过程中要小心,不要掉地上。

师:“最大的蛋宝宝要排在前面,后面依次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给他们排排队。”

4、猜猜它们是谁的蛋。

师:“这些蛋宝宝的妈妈是谁呢?”出示图片:鸡、鸭、鹅、鹌鹑,请小朋友把蛋宝宝送到自己妈妈的身边。出示图片:鸡、鸭、鹅、鹌鹑,请幼儿将图片与实物一一对应。

(三)结束部分

师:“这些蛋有大有小,颜色也不一样,但是在蛋壳里面它们一样吗?”

引导幼儿产生想要打开看看蛋的里面的想法。

1、教师将蛋逐一打开在玻璃碗中,请幼儿仔细观察蛋壳、蛋清、蛋黄。

2、让幼儿知道蛋有外壳,蛋壳很薄、容易碎,蛋壳里面有蛋清、蛋黄。

教学反思

本次科学课主要是要让幼儿通过观察认识各种各样的蛋,知道蛋有大小、重量、颜色的异同等。幼儿对鸡蛋、鸭蛋、鹌鹑蛋都挺熟悉,对鹅蛋不是很熟悉。孩子们通过比较各种各样的蛋宝宝,无形中了解了事物的大小是相对的道理。每个幼儿也都从不同中找到了相同,知道蛋是有蛋壳、蛋清、蛋黄三部分组成的。在延伸活动中,我们锻炼了幼儿自己动手的能力,用碎蛋壳粘贴自己喜欢的图案;分享了美味蛋羹,孩子们津津有味的吃着,我相信这应该是他们吃到的最美味的食物了吧?

通过这节课,我了解到给孩子们充分的自主权是很重要的,特别是科学课,在保证孩子们探索兴趣和积极性的前提下给孩子们充分的自主权,让她们自由的探索是很重要的。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设计背景

喜欢动物是孩子的天性,各种动物的不同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常会引发孩子们的探索兴趣。在《小动物是怎样过冬》主题活动中,幼儿表现出了极大兴趣,因此,生成了“有趣的动物尾巴”这一科学活动。

活动目标

1、使幼儿了解动物尾巴的形状及特殊功能

2、培养幼儿观察及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爱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动物尾巴的形状

难点:掌握动物尾巴的特殊功能

活动准备

儿歌《郊游》、《动物找尾巴》、动画故事《小壁虎借尾巴》

多媒体课件《动物找尾巴》、自制动物尾巴和身体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幼儿随音乐《郊游》走进教室坐好。

二、基本部分

1、出示课件《动物找尾巴》,引导幼儿根据动物尾巴的形状猜出是哪种小动物。

2、幼儿看图片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动物尾巴的形状,并试着说出其功能,之后教师给予指导。

3、播放动画故事《小壁虎借尾巴》。

4、教师提问:小壁虎都向谁借尾巴了,为什么都不借给它呢?(引导幼儿说出尾巴的作用)

5、那小朋友还知道哪些动物是有尾巴的啊?它们的尾巴又什么用呢?

6、师:师总结常见动物尾巴功能。

7、(幼儿随儿歌《比尾巴》走到教室后边),进行找尾巴的游戏。

三、结束部分

1、幼儿戴好动物头饰去找相应的动物尾巴,巩固对动物尾巴的认识。

2、和老师一起进行游戏,提醒幼儿既要保护自己的尾巴,又不能被同伴抓走。

价值分析:通过游戏进一步萌发幼儿探索动物奥秘的愿望。

四、延伸部分:

在活动区,引导幼儿按动物尾巴的长短、粗细、蓬松与光滑等不同给动物找尾巴。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一些工具,感知工具与人们的关系。

2.学习正确使用卷笔刀、刨笔器、订书机、扫帚、簸箕等工具。

3.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4.探索、发现生活中工具的多样性及特征。

5.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分类。

活动准备:

1.与幼儿共同收集一些常用的工具,如:榨汁器、鞋刷、起子等。

2.和幼儿一起准备分组活动资料:小订书机6只、刨笔器3只、卷笔刀若干、扫帚6把、簸箕6把、纸、铅笔若干、起子、小榔头、木板、铁钉等。

3. 课件

活动过程:

1.说说工具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请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工具:它叫什么名字?有什么用?讨论:人们为什么要发明工具?

2.使用课件,让幼儿知道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和幼儿一起看看几种工具,讨论这些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重点了解卷笔刀、刨笔器、订书机的'正确使用方法。

3.幼儿分组活动,联系使用各种工具。

(1)用订书机修补图书或制作图书。

(2)练习刨铅笔。

(3)练习用扫帚扫地。

(4)练习用鞋刷为同伴刷皮鞋。

(5)练习使用起子,榔头等工具进行木工小制作。

4.教师观察幼儿活动情况,予以帮助指导,注意安全。

活动反思:

幼儿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也特别强,因此,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现象”。日常生活中,幼儿已接触很多工具(铅笔、橡皮、水果刀等)对它们十分感兴趣,但幼儿对工具的认识仅是一些感性经验,对工具的具体用途、种类还不是很了解。本次活动我让孩子通过操作、观察及其讲述等手段,让孩子在自主活动中增添一些科学知识。

小百科:工具原指工作时所需用的器具,后引申为达到、完成或促进某一事物的手段。工具是一个相对概念,因为其概念不是一个具体的物质,所以只要能使物质发生改变的物质,相对于那个能被它改变的物质而言就是工具。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目标

1、尝试用多种方法让扑克牌站立起来,感知力与平衡的关系。

2、学习记录实验结果并乐于大胆明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3、在探索扑克的多种玩法中锻炼求异思维,乐于合作探究。

活动准备

1、牌人手二十张;大记录表一张;小记录本、记号笔人手一份。

2、不同形状的卡纸若干;红、黄、蓝、绿的牌子各四个;金、银、铜的奖章与幼儿人数对应。

活动过程

一、自由玩扑克牌,探索扑克牌的`各种玩法。

1、提出活动内容,强调探索规则:

师:瞧,老师手上是什么?(扑克牌)今天我们就要用扑克牌玩游戏。玩扑克牌游戏时要遵守下面几条规则:

(1)可以自己玩也可以邀请同伴一起玩。

(2)保管好自己的扑克牌不要跟别人混在一起。

(3)听到碰铃声,整理好扑克坐回原位。

2、幼儿自由探索扑克的玩法。

3、幼儿交流分享玩法。

4、教师记录并总结幼儿玩扑克的方法。

师:请小朋友说说你们是用什么方法玩扑克的。

(教师用大记录表以分类、排序、比大小等形式总结、记录下幼儿的不同玩法。)

二、自由探索“让两张扑克牌站立”的方法。

1、提出探索的问题,强调探索规则:

师:刚才我们总结出很多玩扑克的方法,现在我们要挑战“让两张扑克牌站立”,挑战的要求是

(1)把扑克成功站立在桌上的方法记录在本子上。

(2)一种方法记录一格。

(3)听到碰铃声,整理好扑克拿着记录本坐回原位。

2、幼儿自由探索“扑克站立在桌上的方法”并记录。

3、幼儿分享交流自己的方法。(幼儿出示自己的小记录本,边讲述边示范扑克牌站立的方法。)

(1)你是用什么办法让扑克牌站立在桌子上的?

(2)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3)为什么这种方法能让扑克牌站立在桌子上?

(4)哪一种方法站得最稳?

4、教师小结。

师:原来让扑克牌站立的方法有怎么多,从小朋友记录的方法中我们发现——两张互相依靠,竖立成三角形摆放在桌上,当两张扑克牌依靠的力一样大时站立最稳。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体验帮助小熊的快乐。

2.加深对图形的认识。

3.能够区分图形特征,尝试根据图形特征、大小进行配对。

重点:

区分图形特征、大小。

难点:

根据图形特征、大小、进行配对。

活动准备:

1、画有房子和小路的背景图、纸制小路(上面镂刻不同形状、 不同大小的图形)。

2、形状、大小不同的图形多个。小熊图片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熊宝宝摔跤了,激发幼儿帮助小熊的情感。

教师出示小熊哭的表情图

师:今天我们苗苗四班来了一个可爱的.小动物,你们看,是谁呀!

幼:“小熊”师:“小熊怎么了?我们来一起问问吧!”“原来小熊回家时马路上有许多洞洞,让小熊摔得好痛!那可怎么办呢?”“让我们一起来帮一帮他吧!”

2、一起帮小熊修路。

(1)教师出示大马路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马路上洞洞的形状、大小。

(2)师:这就是让小熊摔倒的大马路,你在路上看到了什么?他们有什么不一样?

(3)请幼儿说说怎么修?用什么修?(引导幼儿想象)

(4)为小熊修路。请个别幼儿来搬“石头”。(引导幼儿说出形状和大小)

鼓励幼儿一起帮助同伴搬“石头”修路(要求幼儿根据坑的形状、大小寻找相应的材料进行配对。)

可能出现状况1:图形未配上。(提醒幼儿看看形状对不对)

状况2:图形配上,大小没配上。(提醒幼儿看看大小对不对)

小结:原来要把洞洞填满,把路修好,需要找和洞洞的形状和大小都一样的“石头”才行。

(5)师生共同检查“修路”情况。

重点提问:我们终于把路修好了,我们请小熊来检查下吧!“小朋友们真棒,谢谢你们!”

(6)结束活动:

小朋友们今天真棒,帮我们的好朋友小熊把路修好了。现在小熊为了感谢小朋友们,特地请你们去他家玩呢?让我们出发吧!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设计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家庭条件越来越好,家长对孩子的爱护倍增,使孩子生活知识知道的很少,力所能及的事情也干的很少。我们班的多数小朋友不知道“樟脑球”是做什么用的,也不知道衣服起静电了该怎么办等等,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我设计了这堂课,把服装拟人化,让幼儿有兴趣学习,并且知道了好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一些与服装有关的物品,并知道他们的具体用处。

2、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让幼儿产生帮助别人的欲望。

3、技能目标:增强孩子的自理能力,如:会挂衣服,会洗小物件,并能够合理的用这些生活用品。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通过观察图片能够知道服装出现的各种问题并积极思考解决的办法。

学习难点:动手实际操作,在生活中学会具体应用。

活动准备

洗洁精、透明皂、增白皂、洗衣液、毛线等生活用品。

活动过程

一、歌曲导入

1教师与幼儿边弹边唱歌曲“找朋友”引出关于好朋友的话题:好朋友之间能够互相帮助。

2幼儿思考并回答老师的问题“衣服裤子也有自己的好朋友,你们知道它们的好朋友都是谁吗?”

二、播放课件

让幼儿认识这些服装的好朋友,鼓励幼儿说出它们的具体用途。

三、观察图片,发现问题,动手解决

1鼓励幼儿说出图片中的衣服都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了:被树枝刮破了,被虫子咬洞,压箱底起皱了,起静电了等等。

2让幼儿分组讨论:应该怎么办?谁会来帮助它们?

3每组派一名代表上前来选取相应的实物解决问题:虫蛀的毛衣选择用毛衣针和毛线修补好、起静电的毛衣选择防静电的洗衣液、弄脏的.衣服选择洗衣粉和透明皂都可等等。

四、动手操作

为幼儿准备几盆清水,几块透明皂,几件小孩的脏衣服,让孩子进行洗衣服比赛,看谁在规定的时间内洗的最干净。

五、小结:服装的好朋友们帮助服装解决了所有的困难,小朋友们也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你们愿意用所学到的知识去帮助别人吗?

活动延伸:让幼儿用今天所学到的知识回到家里为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并不是孩子非常感兴趣的,怎样把“服装的好朋友”这些孩子在家里很少接触的日常生活用品讲得有趣生动,是我重点备课的内容。把它们拟人化,孩子们比较乐于接受。比如我对孩子说“小朋友们,服装遇到困难了,它们出什么事了?”“毛衣被虫子咬了个洞,它都疼哭了,我们快点想办法帮助它吧”。孩子听了以后非常的配合,也表现出着急的样子,而且也能够认真思考“谁会来帮助这些遇到困难的衣服呢?”所以课堂气氛比较轻松活泼。让孩子在最后环节的动手洗衣服比赛是本课的高潮部分,其他幼儿都在下面不由自主的喊“加油”,洗衣服的小朋友也格外卖力,输了的那位小朋友还一个劲的说要回家好好练练。回顾本节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在一些不常用的用品比如:去污粉,缝纫机等,我没有很好的启发到位,本节课的游戏环节设置较少,让孩子动手实际操作的时间也有些短,使得一些跃跃欲试的小朋友没有机会尝试。我感到很遗憾,但是我会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加以改进。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教学设计意图:

植物是大自然的另一种生命,孩子们对它有一定的好奇心,《纲要》指出:引导幼儿接触自然环境,使之感受自然界的美与奥妙,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认识兴趣;作为教师应利用这种好奇心让幼儿进行探索和学习,“种植”是人类对自然界的一种维持和贡献,也是人类保护自己生存环境的一种手段。《纲要》还指出:为幼儿提供观察、操作、试验的机会,支持、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探索;引导幼儿接触和认识与自己生活关系密切的不同职业的成人,培养幼儿尊重不同职业人们的劳动。利用社区资源来对幼儿进行种植教学,激发他们热爱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对劳动者敬佩的情感。

教学目的:

1、了解种植的过程与种子生长所需要的基本条件,体验种植劳动带来的快乐。

2、在社区种植员的带领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种植活动,掌握种植方法,并积极参与讨论。培养他们对劳动者敬佩的情感。

教学准备:

1、联系社区种植员和种植的土地。种子若干、树苗若干。

2、种植工具。

3、种子发芽的视频。

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

1)出示种子:这是什么?我们用它来干什么?

2)提问:怎样种植种子?

种好后需要做哪些事情?

2、带领幼儿来到社区种植园

1)介绍种植工人,他的'主要工作,也称为园丁。

2)园丁为我们介绍树苗和种子。

3)园丁示范种植树苗和种子的方法。

4)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种植,园丁及教师进行指导。

3、回教室讨论

1)你在种植过程中做了哪些事情?感觉怎样?

2)种植下去的种子会怎样呢?

3)什么时候会发芽?种子发芽有哪些条件?

4、观看《种子发芽》的视频

幼儿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和过程。

5、课后延伸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课后进行观察,记录和浇水、整理。

反思:

通过亲手种植,幼儿对植物有了直接的了解,并对他们感兴趣,同时在接受园丁的指导时激发了他们对劳动者的敬佩之情,体验了劳动的快乐。种植后,经常会去社区种植园观察,浇水,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感。有了社区的合作,孩子们可以走出教室,弥补了纸上谈兵的教学缺陷。

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探索用各种方法寻找蚂蚁。

2、体验观察蚂蚁的乐趣,激发爱护蚂蚁的情感。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有对蚂蚁的初步认识及捉蚂蚁的`经验。

2、物质准备:昆虫瓶、树叶、羽毛、冷饮棍、瓶盖等。

活动过程:

1、唤起先前经验,激发探究兴趣。

(1)师:最近我们在幼儿园里找到了许多的小蚂蚁,谁来说说你在哪里发现了小蚂蚁?

(2)师:前几天我们一起来捉蚂蚁,我们发现如果用手捉蚂蚁,蚂蚁很容易死掉?为什么?

2、自主探索捉蚂蚁的方法,体验观察蚂蚁的乐趣。

(1)师:那我们还可以怎么捉蚂蚁呢?

(2)师:你想用哪些工具?

(3)介绍材料:今天我给你们准备了很多工具,去试试看能不能捉到蚂蚁?

3、比较捉蚂蚁较好的方法,培养爱护蚂蚁的情感。

(1)师:你用了什么方法捉蚂蚁,捉到蚂蚁了吗?

(2)师:哪种方法捉到的蚂蚁最多?

(3)小结:我们发现用食物引诱蚂蚁就能捉到更多的蚂蚁,但是当我们观察完,就要把蚂蚁给放回家,不然它们就会闷死、饿死,在捉蚂蚁的同时,我们也要学会保护蚂蚁。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集合八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