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数游戏教学反思

时间:2024-02-06 11:35:14
猜数游戏教学反思

猜数游戏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猜数游戏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猜数游戏教学反思1

《猜数游戏》这一课是在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5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材安排了“猜数游戏”的活动,学生非常喜欢,每个学生都有积极性参与,从而使他们在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会“6”和“7”的加减法。

在教学活动中,我共设计了四个环节。第一环节就是用粉笔做道具,左手有几支?右手有几支?一共有几支?引出得数是6、7的加法,第二环节就是让孩子玩猜数游戏,猜数游戏分单手猜和双手猜,由易到难,引出6、7的减法。第三环节就是分粉笔,我要分给两个小朋友,可以怎么分,叫不同的小朋友反复进行分,这样反复进行几次。学生就在分粉笔的游戏中掌握了数的分解和组成。第四环节就是对6、7加、减法的练习,加深对数的认识,为今后学习数学做好了铺垫。

课堂中,我发现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有部分学生10以内的口算能脱口而出,有部分学生得稍微思考一会就能出来,有部分学生每道题都要掰着手指才能算出来。但本节课根据孩子爱玩好动等年龄特点,创设学生喜欢的“猜数游戏”这一活动,使数学游戏贯彻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激发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着孩子们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之中,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从而使他们在猜数的过程中,已经不知不觉地理解和掌握6、7的加减法。掰手指的学生也渐渐减少,脱口而出的越来越多。

这节课让我体会到不仅要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还要设法保持住他们的学习兴趣,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而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这样才能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丰富的想象力,是我所没有料到的,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也及时地给予了肯定和鼓励。现在信息发达的时代,学生想像力丰富,思维敏捷,看问题总有自己的独特的见解,如果我们一味地追求统一的答案,在课堂上制约和束缚他们的想象力,那样只会把学生丰富的想像力扼杀掉。所以本课设计的练习题的答案不唯一,只要学生理解,能看图列出算式就可以。同时还要求我们老师在备课方面多花心思,细细斟酌。

猜数游戏教学反思2

《猜数游戏》是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的内容。本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会计算1~5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其重点在于探究并掌握有关6的加减法的计算;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根据提供的具体情境,提出并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加减法的问题。

回顾前期的学情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其实学生在幼儿园时对6的加减法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如果再照本宣科的进行教学一定会让大部分孩子提不起兴趣,有炒冷饭的无聊感觉。同时学生间的知识储备差距又会让一些孩子在课堂上有一种“我算的好慢、其他同学比我强”的挫败感。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经验。我们教师要转变自身的角色,主要为学生提供知识形成过程的情境和机会,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验证等多种学习方式获得对6的加减法的全面认识。让学生成为数学活动的主角,在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一、游戏贯穿全课,巧妙设置悬念。

一年级的学生爱玩好动,“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数学课中的游戏,可以调节学生的精神状态,满足儿童的天性,有利于知识的掌握,也使课堂教学张弛有度。

教学伊始我就抓住孩子的年龄特点,先进行语言交流,一句“今天我和同学们来玩一个游戏好吗?”把全班学生的注意力凝聚在一起。整节课的设计可以说是游戏串,从师生合作的“手指游戏”到学生操作完成的“摆智慧果”以及本课重头戏的“猜数游戏”,牢牢抓住了学生的学习兴奋点,将他们的注意力完全吸引到课堂上来。可以说孩子们在今天的课堂上就是充分地“玩”。

当然这个“玩”并不是随意的、简单的,它背后却是另有深意。如:在玩猜数游戏的过程里,我先告诉学生我一共有几颗棋子,然后两手一捂,打开一只手,露出棋子,让学生猜另一只手有几颗棋子,这样反复进行几次,学生就在“猜”中逐步掌握了数的分解和组成。猜出数量只是完成了一个目标,我还要求孩子们用适当的算式来表示这个猜的过程,学生在思考中进一步巩固了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同时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可谓一石三鸟。这种潜移默化的数学知识的习得比重复的.训练与单纯的讲授效率更高,学生也能够在一个更加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习。

二、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思考”是学生学习数学认知过程的本质特点,是数学学习的本质特征。没有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有效的学习就是激励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本课教学中,我们就在“玩”上下功夫,特别注意了把思考贯穿“玩”的全过程,将“玩”与思考有机地结合,让学生在玩、操作、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获取新知。如:“摆智慧果”这个游戏,表面看是摆学具凑数,实质上是让学生边操作边感知6的组成。而且我们还给学生的这次“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边摆学具边记录算式。引导学生经历了一个从直观形象逐步抽象概括,最终建模的过程。这个过程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照顾到了学生的学前积累差异,为那些在学前还没有完全掌握6的加法计算的孩子提供了学习的时间与空间;为已经有了学习经验的孩子则创建了再探究的平台,可以说学生在课堂上各取所需,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重“技能”掌握,更重“思维”提升。

这节课的教学既有操作这种显性的“玩”,也思维有隐性的“玩”。如教学设计中增加的整理算式这个环节就是一场思维游戏。这个活动就是学生数学思维拓展的隐性的“玩”,这个活动对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这个活动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形式美。

我认为对学生而言学习新知之后如果仅仅只进行单纯的计算练习,那只是对技能技巧的训练,没有最大化地达成教学利益。如果让孩子们把在操作活动中获得的相关算式进行整理,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新挑战,能再次激发他们参与教学的热情。同时也体现出数学学习实践性、探索性的特征。

实践证明这个活动还是非常有效的,学生把算式按照一定的顺序整理排列,有的按得数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规律整理、有的则按加数(或减数)的大小规律整理。学生在课堂上经历了两次整理活动,从第一次加法算式整理时的犹豫不确定,到整理减法算式时的坚决而自信;从第一次的疑惑到第二次的笃定;从第一次的寥寥数人举手到第二次的抢着发言。可以说孩子们在回顾梳理知识的同时,发现了6的加减法“秘密”,既为后续学习加法表、减法表做了铺垫,同时也让学生在这次的实践活动中体会到生活中也存在着许多规律,只要细 ……此处隐藏2642个字……p>

这节课还有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1、在让学生用两种等式性质解方程时,对“几X”在等式中的角色强调过多,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如果淡化角色的强调,学生更能接受。2、缺少对学生回答的一种判断、强化、比较、组合。对课堂中学生所产生的一些资源捕捉能力不够。3、教师问题的提出不清楚,影响学生的思维。主要表现在教师把的太牢,问题提得太小,太细,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变的很小,学生思维空间小了,思维的差异性呈现不够,资源生成也变得很少。其中也表现出我的数学语言的准确性还不够。教师是凭借语言传递信息来进行教学活动的,所以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提高信息载体——语言的功率。提高数学教师自身的语言修养,使用标准的数学语言就显得尤为重要。

猜数游戏教学反思7

《猜数游戏》是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是通过猜数游戏等活动,探索用等式性质解“ax+b=c”这样较复杂的方程。让学生初步接触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和思路,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意义,同时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

整堂课目标设定合理,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能运用前面学过的等式性质解“ax+b=c”这样较复杂的方程,能在教师的示范下简化解方程的步骤,基本建立起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的概念。同时,课堂中给学生提供了主动探索的时间、空间。比如,在探索如何解教复杂的方程时,在“2X”的处理上给予了足够的观察思考的空间,拓展了学生研究的空间。整堂课学生兴趣盎然,学得乐此不疲。

猜数游戏教学反思8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数学课中的游戏,可以调节学生的精神状态,满足儿童的天性,有利于知识的掌握,也使课堂教学张弛有度。

1、游戏贯穿全课,巧妙设置悬念

上课伊始,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今天我和同学们来玩一个游戏好吗?”这一句话把全班学生的注意力凝聚在一起,学生在本子上随意写数,教师猜数猜不到后,拿出了秘密武器,学生心中一定很疑惑,这个导入像磁石一样把学生吸引住,迅速又巧妙地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你能告诉我,你的数乘2加20等于多少吗?”根据这一条件教师很轻松地猜到学生所写的数,教师接着问:“同学们,我的秘密武器厉害吗?我也想好了一个数,你想猜一猜吗?”在导入环节是教师猜学生的数,在这一环节是学生猜教师的数。在师生共同总结出计算方法后,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猜数活动,把猜数游戏情境贯穿课堂的`始终,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伴随着积极的情感体验关注数学问题,并进行思考而求索。

2、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教师继续追问“我心里想好一个数你能猜出来吗?”引导学生用教师的秘密武器去做。在教师把自主权交给学生后,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多样的,黑板上呈现出如:老师的数×2+20=100,(100—20)÷2=40,2×X+20=100,2X+20=100。并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学生经历了“想——做——说”这一过程,给学生足够的发展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数学化”与“再创造”的过程,展现学生的思维全过程。在这个环节,教师在课前做了充分的预设,高质量的预设也是本课教学成功的前提。

学生从猜数——找自己的秘密武器——试做——板演——说想法这一过程都以学生为本,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新知识是学生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最容易让学生掌握内在的规律,理解也最深刻。教师这节课在关注学生获得知识结果的同时,也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

3、注重“预设”,更注重“动态生成”

教师应该如何预设才能促使学生在猜数游戏的学习中,得到有效的发展呢?教师在课堂上又如何和同学作平等的生成性的对话呢?猜数游戏这一课,经过反复试讲、研究,最终呈现给大家。在试讲时有一班的学生形成了思维定式,aX+b=c的形式掌握得很好,而解决aX—b=c学生出现了较多的问题。所以在拓展练习中有两种预设,学生练习aX—b=c,如果学生完成得较好继续进行猜数游戏。反之,再做一道类型题巩固,取消一个游戏。在这次的教学中,学生确实出现了不少错误,所以采用了后一个设计,又做了一道练习题。每一次的设计教师在充分研究教材设计意图的基础上,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综合考虑教学中不确定的因素,根据课堂生成,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教师的预设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基础,生成应该是预设的升华和归宿。

猜数游戏教学反思9

《猜数游戏》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的内容,这节课是想通过猜数这一活动让学生在活泼的精神和游戏中,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主动探索的精神,通过观察等学习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解决简单的问题,能正确计算出得数是6,7的加减法,培养学生观察,语言表达和初步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根据孩子爱玩好动等年龄特点,创设学“猜数游戏”这一活动,让学生猜猜老师手中有几个红珠子?在这个环节刚开始,也不知道是不是巧合还是自己做得不够严密,前几次我放到手中的珠子都能被学生猜中,学生的兴致越来越高,我也就顺势提高游戏的难度,把有关6、7的加减法运用到游戏活动中,学生也就很快、开心地学到相关知识。在教学的最后,我又设计了“拍掌游戏”——6:我拍1,我拍5……通过让学生动口说,动手拍,来巩固这节课的新知识。这样,学生在游戏中玩中学,轻松领悟,使手和脑得了同时发展。

一节课下来,我发现学生整节课的`学习兴趣还是蛮高的,都能积极地参与游戏活动中去。同时我也发现发现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

猜数游戏教学反思10

《猜数游戏》是本册书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的第4课时,主是教学目的是掌握6的加、减法,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掌握了5以内的加、减法,并知道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求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并会根据简单情景提出相应的加、减法问题。

教学本课时,我设计了三个“猜数游戏”进行,这也是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使孩子们的思维一直处于活动状态,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通过“游戏一”单手猜数活动,提醒他们多了一些,少了一些,这样与数的大小复习结合起来;通过“游戏二”双手猜数活动,得出相应的6的加法算式;通过“游戏三”单手猜数活动,得出相应的6的减法算式,再通过询问学生6-4=?如何计算,引出6的'分成,并让学生明白分成对计算加减法的重要性。在学习本环节时,我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本节课不足之处:首先,时间安排不够合理,有点前松后紧,导致后面没有练习的时间。其次,在引出减法算式时,有点不顺利,其实孩子们第一次接触这种情景,写出加法算式,实属正常,特别是后面学习9的加减法书中就是这样用加法引导孩子的。课后反思,我想如果不按照书中给出的游戏,换一种具体的情景,如有6颗棋,拿走3颗,还剩几颗,学生可以很顺利的列出算式,6-3=3,我觉得一年级孩子在这种具体的情景更有利于学习减法算式。

这些就是我的一些想法,不足之处,恳请指出。

《猜数游戏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