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织女》教学反思

时间:2024-02-07 09:23:01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牛郎织女》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1

今天,教学《牛郎织女》这一课,民间故事教学新尝试。课前我盯着教材,心想:这么长的课文,怎样教学才会既省力效果又好呢?如果根据教材内容按部就班地读读议议,学生肯定不会感兴趣。这时,目光转到人物特点上,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好的想法——按人物关系以及人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来教。

课堂上,我板书好课题“牛郎”“织女”(两人中间空开了几个字的距离)后,说道:牛郎是个可怜的孤儿,在织女之前,谁和他关系最好?它们是怎么形成这样的关系的?老牛又是怎样报答牛郎的呢?从这里,你能看出老牛是个什么样的人?随着疑问的解答,学生知道了老牛的善解人意、知恩图报。

接着看牛郎和织女。这时我设计的`问题是,他们俩分别看到对方身上什么优点,才愿意结成夫妻的?学生喜眉笑眼地浏览着课文,很快,就把这两个人的品质特点给概括出来了。牛郎勤劳善良,织女美丽善良且心灵手巧。

在感受了夫妻二人幸福的生活后我加了一个过渡句,假如故事到此结束,我们会觉得结局是多么完美,可是天不遂人愿,此时出现了另外一个人物——王母,她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学生马上说“坏!“”赖!”我示意学生根据具体的语言材料谈谈看法,学生在读文后用充分的证据说明了王母的冷酷无情、心狠手辣。

此时我又加了一个过渡语:牛郎织女被分隔在天河两边,假如故事到此结束,我们又会感到多么可悲,此时又出现了本文中最后一个重要人物——喜鹊,大家说说喜鹊怎么样?学生说:“很仗义。”

到此,理解课文,概括人物特点全部结束,用时三十分钟。这么长的课文,能够使学生始终处在兴奋状态之中学习,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我甚感欣慰。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2

上星期五,我们班学习了《牛郎织女》一文,这是一个民间故事。它有一个特点,透过平淡的语言,反映了人物丰富的精神内涵。从古至今,它已经流传了一千八百多年,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善良人们的心灵。

学生们对这个故事可以说是耳熟能详。怎样让一个“老的掉牙”的故事,上出新意,使学生不仅爱学,而且更能学好呢?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小学语文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培养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在教学《牛郎织女》这一课时,我问“学生你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你觉得牛郎是个什么样的人?”“织女是个什么样的人?”学生自然而然就参与了课文的研读,谈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有的孩子读的特别细致,甚至从“你们”的“们”这个字中读出织女和牛郎一样善良。有的孩子从牛郎不计较哥嫂对他的态度,读出了他的胸怀大度……

对于王母娘娘,在他们眼里是心狠手辣的、是冷酷无情的、是不懂亲情的、是死要面子的……在交流中,学生对这一人物进行了批判,同时在心中确立了王母娘娘应有的形象——慈爱的、有人情味的、讲亲情的。这就是美与丑的辨析。有了对与错、美与丑的认识,学生也就能感悟故事的寓意。教学中不必义愤填膺地激起学生对王母娘娘这一人物的'痛恨与咒骂,应该心平气和地聆听学生对王母娘娘这一人物的自主评价,或颂扬或斥责。要知道多一双眼睛,就多一个角度,多一个角度,就多一些客观。

二、着力突破课文重点和难点。

为了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问题,由同座配合完成:

1、你是下凡的织女,请问你为什么决心嫁给牛郎?

2、和你一起下凡的姐妹们会说些什么话?

3、你是怎么反驳她们的?当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时,他们会说些什么?

通过几个问题的设计,课文的重点就突破了。

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从对课文的阅读理解,拓展到《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和古诗《乞巧》,通过师生平等的对话,学生基本明白了课文实际上寄托了劳动人民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愿望,对我国传统道德文化进行了一个折射。让学生读民间故事的目的是透过故事情节,引发对价值观的正确判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做人要勤劳善良,要勇敢、执着地追求自己的幸福。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3

《牛郎织女》是一个民间故事,故事语言平淡朴实,但却寄托了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对我国传统道德文化进行了一个折射。牛郎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男性吃苦耐劳的品德,织女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妇女贤惠淑德的精神。王母娘娘则代表了封建保守势力,折射了专制统治者狡猾的丑恶嘴脸。

教学中,在理清了故事情节后,我设计了人物评论这个环节,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故事中的人物的看法。在讨论到王母娘娘这个人物角色时,学生中出现了争议。有学生认为王母心狠手辣,破坏了牛郎织女的美好生活,可恨。但也有少部分同学认为,织女违反天规,应该受到惩罚,王母娘娘是大义灭亲、铁面无私。孩子们互相争辩表明自己的观点,谁也不能说服谁,在孩子们争论无果的时候,我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大义灭亲一般是指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循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王母娘娘维持的天规是不合理的规则,所以不能说她是大义灭亲。牛郎和织女追求幸福的愿望是美好的。这篇课文是一则民间故事,它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在那个封建统治的年代,老百姓倍受压迫,更多的'是渴望自由的生活,而这个故事就是人们这种美好愿望的表达。”这个环节提升了学生的认识水平,引发了对价值观的正确判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4

【教学理念】

1、对故事主题的探寻。扣住“追求幸福”这一主题,以爱情为切入点,从相爱的原因、受到的阻挠、对爱的坚守等方面梳理出问题,层层深入,带领学生从整体上观照课文。话题比较有冲击力,有挑战性,能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

2、对表达方法的探究。从文学理论的角度来阅读民间故事,结合具体的文本向学生介绍关于叙事和伏笔的文学知识,学生的感性经验借助专门的名词术语,形成了理性知识。给学生新的知识点,高于学生目前知识水平的知识点,对学生来说是个提升。

3、穿插人物形象的品评。感受牛郎织女身上的真善美;理清老牛是促成者,王母是破坏者;分析民间故事中老牛和喜鹊意象。

【教学目标】

1、读懂文中牛郎织女爱情的坚贞,对幸福的不懈追求。

2、读懂文中表现的情感,古代人民借民间故事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从叙事的角度感知文章的叙事结构,主要是高潮和伏笔的处理。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课前交流:

……此处隐藏7700个字……我在想,学生们都早已知道这个故事了,在教学中,我应该教会孩子们些什么?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简单的了解故事、指导朗读似乎不能满足孩子们对知识的要求。所以我想应该引导他们透过故事情节,引发对价值观的正确判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让孩子们通读全文,让后理清课文脉络,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牛郎与老牛、牛郎与织女、织女与王母娘娘的关系,能说出故事的大致情节。在此基础上,我设计了人物评论的'环节,让孩子自己阅读课文,结合课文的相关内容说说这几个人物都有什么样的特点。他们认为牛郎是个勤劳善良的人;老牛是个位善解人的人;织女是个心地善良的人。

学生在评论王母娘娘时有的认为王母娘娘心狠手辣;有的认为他破坏了牛郎和织女美满的生活很恶毒;有的认为她没有人情味。当看到牛郎和织女隔河相望时,同学们对他们充满了同情,当看到他们在七夕相会时孩子们又为他们欣喜。学生在一句句的评说中,学生读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由浅入深、照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孩子们的每一句评说都是通过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得出的体会,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12

记得一位美国学者有过这样一个观点: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也就是说教师要想有所成长只靠以往的经验是不可能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才能不断提高。经过这两年的教学,我也的确有所感悟。

俗话说:“无心插柳柳成荫”,本是无意之举却有了意外的收获。《牛郎织女》教学设计如同往常一样,定目标,根据目标设计教学思路,按部就班的.上课,似乎一切都在我的预料之中。考虑面面俱到,唯独没有想到学生的表现。读课文交流的过程中,一男孩把“王母娘娘拽着织女,一齐飞向天宫。”的“一齐”读成了“一起”,当时没有考虑太多,只是想把两个词写到黑板上让孩子们在读音上能加以区分,可孩子们却给了我意想不到的答案,一个女孩是这样说的,“如果织女是心甘情愿的跟王母娘娘走的话应该用‘一起’,而在文中织女是被迫飞向天宫的,在这样一个语境下,‘一齐’与‘一起’的感情色彩是不一样的” 。没想到这一字之差,让孩子们感触颇深,同时也给我以深深的启发。我想这源于孩子们对“牛郎织女”这个民间故事的熟悉,对故事情节,对人物形象早已先入为主了,所以才会出现孩子们对上述两个词语感情色彩的定论。

由此让我联想到一句话,“不要教师范读“,其观点是教师的示范已经让孩子们先入为主,抑制学生多角度的理解能力和个性化的朗读能力。但是我觉得,范读,既是体现教师对教材的感悟,体现现代语文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又是在多媒体技术盛行的今天让我们的课堂安静下来的有效教学手段。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13

今天上到了《牛郎织女》一课,这是大家十分熟悉的一个民间故事,也许是没有什么新鲜感的缘故,学生有点懒洋洋的样子,读书也没精打采的,虽然已经备好这一课,但照目前看来,学习效果可能不怎么好,我突法奇想,决定换一种教学方式。于是我对学生说:“今天让同学们来教老师上这一课,你们来设计问题,看谁的问题设计得好,我们就按他的设计去上,好吗?”同学们听我一说,瞪大了眼睛,一下来了精神。

第一部分,学生提出了“牛郎童年生活是怎样的?”“牛郎和老牛怎样相依为命?”等问题,我再加以点拨,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去理解课文内容,效果竟出奇地好。我又发现,能提问的大都是思维活跃,成绩优秀的同学,怎样扩大参与面呢?我又采用了小组竞赛的'形式,对大胆提问,大胆思考、作答的同学给予奖励,还采取了四人小组讨论的方式,同学们的思维越来越活跃,问题都能围绕主要内容,也有了独到的见解……把课推上了高潮。

我惊喜于这种教学方式带来的变化,这种“被学生牵着鼻子走的”感觉很享受,我在这节课中成了真正的引导者,而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是啊,我们的教学需要不断的创新,才能碰撞出激情的火花。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14

《牛郎织女》(二)是一篇略读课文,根据单元目标的要求,第一、要让学生了解牛郎和织女的故事结局;第二、要给牛郎织女绘制连环画并配上相关的文字,而且只需要一节课就结束这一篇课文。看看长长的一篇文字,该如何在一节课就完成所有目标呢?开始的时候,有一点烫手山芋,无法下手的感觉,但是随着对课文的梳理,慢慢就有了思路。

第一步:快速默读全文,思考故事结局。这个问题非常简单,孩子们读完课文之后,就能够用一句话说出故事的结局:牛郎和织女被天河分隔两岸经过奋斗,每年七夕相见。根据孩子们的回答,我要去他们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呢?聪明的孩子稍微一思索就纷纷说出“幸福生活”、“织女被抓”、“鹊桥相会”这三个部分。

第二部:教师引领,学做连环画。在这个环节,我首先说自己想给其中的一个部分——幸福生活,制作成连环画。我准备配上织女一手牵着一个孩子,在夜色中看着天空,牛郎静静地坐在织女的身边,老牛躺在他们不远处。我给这幅画配上这样的文字:牛郎织女幸福生活,牛郎耕田,织女织布,夜晚一家人静静地在暮色中享受幸福的时光。

第三步:孩子有选择地为故事制作连环画。小组交流,大家开始为自己喜欢的部分配上图画并写上文字。先组内分享,再全班交流。孩子们上了讲台之后,纷纷说出自己选择的部分并给这一部分配上图画并添加文字,讲得精彩纷呈,不时博得其他同学的阵阵掌声。

如今,面对新的教材新的版本,需要教师不断学习,积极思考才能够应对新的要求。如今的每一篇课文,对我来说都是一种挑战,也能成为一种战胜自己我的乐趣。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15

本篇课文篇幅较长,按故事的发生、发展、结局的顺序进行叙述,情节曲折生动,富于变化。

我首先介绍什么是民间故事,我国的民间故事相当丰富,如《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等。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想想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尝试给相应的自然段编列小标题,同桌交流编列小标题情况。接着精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突出重点段落。理清牛郎与老牛、牛郎与织女、织女与王母娘娘的关系,在品读相关语句的过程中理解人物形象,这样能让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记忆更加深刻。

在复述课文之前,要求学生将课文的'小标题自由朗读一遍,再齐读一遍。分四人小组合作复述,要求学生复述课文时,尽可能运用课文中质朴流畅、生动优美的语句。再请3到4 个人小组复述课文内容,并组织学生进行评价。

我给学生出了个小练笔:题目是《鹊桥相会》,请设想一下,如果牛郎与织女相会时,会说些什么?并提醒大家,不要写成“牛郎说,织女说……”的对话记录,而是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想当时这两个人内心会怎么想,把当时牛郎织女见面时的神态、动作刻画出来,就更生动逼真了。学生边写,我边巡视,看到了许多我意想不到的思维,孩子们的想法让我看到了他们思维碰撞的火花。最后,让学生在课后收集一些人们耳闻目熟的民间故事,下次课在班上交流。

这节课的教学思路比较清晰,学生也比较有兴趣。只是时间有些匆忙,学生编写小标题的时间没有给足。因此,学生概括的小标题不是很准确。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